演講者以這個例子提醒聽眾,關注科技前瞻還得學習評估技術形塑新就業與生活型態的潛力。接著他突然問聽眾說:「紅綠燈是給誰看的?」還等不及聽眾弄清葫蘆裡賣什麼藥時,講者就回答:「是給人看的。」接著又急忙說明,若有一天,自駕車技術成熟,路上的交通工具都由電腦控制,那不就不需要紅綠燈了?是呀,當一切交給電腦,需要時時刻刻「停看聽」的就變成人工智慧,而不只是路人了。
接著這個前提往下想去,如果交通工具相互之間的距離速度都能由電腦控制與即時反應,那麼應該不只紅綠燈不必存在,十字路口以及目前的馬路車道設計都應該不是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了,甚至共乘或許會比現在養車更容易被接受,因為電腦知道哪裡有空車,而且到市區之後不用找停車位。而市區不用那麼多停車位之後又會出現什麼狀況?或許建商會很高興,也或許綠色城市的夢想會更近一點……。
台灣的小綠人、方向箭頭,數字計時過去似乎贏得不少讚賞。以功能性來說,幾乎世界通用的綠、黃、紅 (現在黃燈少很多)標示,還有方向箭頭這種示意符號,加上倒數計時,只要路口不是五路以上的複雜交會,通常都能清楚指引交通。既然如此,最近的新/心意究竟是想實驗些什麼呢?在小綠人上頭加了一個新燈號,有時顯示紅色的「紅燈」(紅燈就紅燈還要文字說明?而且不是要國際化嗎?),有時顯示綠色的「注意來車」(難道這裡綠燈都還不算數?),有時則出現提醒著前往某地的方向 (譬如箭頭向左,加上地名文字,類似一般出現在路邊或安全島的綠色路牌功能),以及有些遠遠看去有時並不是很清楚的圖像。
問過好幾位身旁親友,對這樣的新燈號有何看法?或許是同溫層太厚,大家都搞不清楚新燈號的真正用意。以功能性來說,這樣的燈號到底協助了用路人什麼(反而讓用路人分心,不是嗎?),或幫助了管理者什麼?
以城市美學來說,加上個訊息複雜的燈號,似乎破壞了原先簡潔清晰、方便辨識的設計。不知道這種多加了一個燈號的紅綠燈是否會在整個市區都出現?也還不知道大部分用路人對這種新設計的反應?不過,在市區紅綠燈尚未消失前,還是可以繼續觀察紅綠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