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ditor_astrid

2025-03-22

綠能、AI、跨物種政治、生殖治理、醫療人文、災難照護,這些看似分散的議題,正處在當代社會與先進科技的交匯。本文透過參與 2024 年臺灣社會學年會與韓國 STS 年會的觀察,勾勒出 STS 如何在不同社群中被討論、實踐與再定義。在臺灣,STS 議題在社會學場域中多以個別論文形式浮現,期待更強的串聯與對話;而韓國則透過聚焦於災難與照護,展現深刻的在地關懷與國際連結企圖。

2024-12-07

南部城市,沒有機車就真的「沒有腳」嗎?當地居民普遍以機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甚至以騎車時間來衡量距離,形成獨特的「機車賽博格」文化。 然而,透過善用公共運輸和共享單車,還是嘗試挑戰的決心,也有機會在這個被視為「無車難行」的城市中,建立起自己的行動方式…

2024-11-06

科學家和藝術家怎麼合作?如何跨越科學與藝術的藩籬?2024 年啟動的歐盟 Studiotopia 2.0 計畫,聚集 11 個文化機構,採用雙向媒合模式,讓資深科學家與新銳藝術家、資深藝術家與年輕科學家兩組人馬共同探索創新議題。此計畫試圖突破了傳統科學主導的框架,旨在促進科技與藝術的平等對話,以應對人類和環境的挑戰,並為未來的跨領域合作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模範。

2024-10-11

STS 的跨領域能夠用在不分系和通識教育中嗎?教學中納入 STS 能否解決當前教育遭遇的困境?這場 STS 年會的論壇,邀請具有不分系相關經驗的老師和同學,一同討論 STS 與不分系教育的現狀和挑戰。與會者皆同意,STS 所強調的領域學習確實有助於學生以不同視角應對科技與社會問題。然而,這種學習模式對於學生來說也意味著專業焦慮,因此如何克服教與學之間的落差,便是 STS 融入不分系教育中的重要挑戰。課程設計與有效陪伴將會是不分系教師們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