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馥儀
午後,到二殯送范燕秋老師。會場內外,許多師友學生前來相送。遺照中范老師有櫻花燦爛相伴。
站在告別式會場角落,看著前方螢幕上,反覆播放范燕秋老師的生平回顧,從板橋國中任教,到歷史所進修,關心鄉土文史、反核社會公益,在台科大、師大任教期間,投入協助樂生院漢生病友的田野工作。去年(2020年)樂生院90週年,范老師完成「台灣漢生病醫療人權歷史記憶庫」,抱病舉辦國際工作坊、座談會,會上發言仍一貫充滿堅毅真執的神情。
腦海裡浮現,跟范老師結識是2003年SARS之年,我在鍾理和紀念館工作,籌辦以「醫病文學」為主題的笠山文學營,高醫阿米巴詩社朋友們引介范燕秋老師在做醫療史研究。我聯絡范老師,老師很阿莎力答應到美濃來笠山文學營講課,課程主題設定為「瘟疫流進臺灣農村時」,老師從公衛史角度,談日本殖民醫學在臺灣發展,以及近代醫學、公共衛生與殖民文化。那年年底,台北捷運工程進行樂生院第一波拆遷,范燕秋老師與新莊文史工作會、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從公衛史、醫學人文、文化資產等角度,推動樂生院的古蹟指定。當時有幾所大學醫學系、醫學院的學生社團反思「醫學人文教育」化約為典範學習,辯證醫學教育與社會實踐,因而有跨校醫學生響應樂生保存運動。
隔年(2004)有全國醫學生串連舉辦營隊,向樂生院民學習,組成「青年樂生聯盟」,推動樂生院古蹟審查。
2005年,樂生院保存運動風風火火,在青年樂生聯盟、臺灣人權促進會的協助下,樂生院院民組成「樂生保留自救會」。那年夏天,我剛結束碩一課程,對臺灣文學體制化與社會實踐有些困惑,有幾位朋友投入樂生院保存運動,讓我決定暫離台南到台北。我找了協助樂生院民的范燕秋老師,那段日子,跟范老師在台科大集合,再去樂生療養院訪談院民,認識湯祥明阿伯、呂德昌阿伯、藍彩雲阿姨、李添培會長,他們總熱情招呼我們到訪,述說年輕時被送到樂生院隔離,憂慮將完工的新大樓病房將成另一種禁錮,不如原來在樂生院舊院區的自在。湯伯伯說起院民反應新大樓設計的問題,范老師跟湯伯伯去新院區,實地瞭解新大樓不適合老人、院民們手腳肢體不方便無法推開房門的門把,討論如何跟衛生署反應、改良設施。范老師也跟呂阿伯到後山,看捷運機廠工程造成院區地基不穩,討論如何反應問題。
那時,我也跟朋友到台北縣議會找相關資料,才知道1990年代初,原本捷運機廠設定在輔大,後來經過議員質詢,而被改到樂生院。但這些資料無法深究成為保存運動的助力。台北捷運的機廠工程持續進行著,樂生保存運動團體人事變化著,范老師仍持續關心院民、到院區紀錄,無論那些耳語流傳,范老師仍持續為樂生院留下歷史紀錄,持續與台灣人權促進會、日本人權律師團協助樂生院民跟日本政府訴訟,最終樂生院民勝訴獲得日本相關補償,更促使台灣政府立法正視戰後漢生病醫療人權。
去年10月17日,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記憶庫上線,看到其中有范燕秋老師主持的「臺灣漢生病醫療人權歷史記憶庫」,覺得老師一直都在,一直為漢生病與醫療人權留下紀錄,而且將珍貴的樂生院史料、樂生院保存運動資料公共化。直到最近聽到范老師過世的消息,才更明白這個資料庫是老師抱病完成,留給臺灣的資產。
漢生病醫療人權之外,范燕秋老師也關注原住民人權、白色恐怖。2005年,舞蹈家蔡瑞月在澳洲過世,我跟范老師去蔡瑞月舞蹈社參加蔡瑞月紀念會。之後幾年,蔡瑞月舞蹈社正式開館,范老師也會帶學生到蔡瑞月舞蹈社上課,研究拓展到蔡瑞月以舞作關切漢生病友,更協助蔡瑞月基金會籌辦蔡瑞月文化論壇,關於都市原住民族部落遭遇與傳統智慧文化。
想著這些關於范燕秋老師的點點滴滴,跟著捻香的人流向范老師致意。在告別式後,師長們聊起,范老師總是在某些節點,為不認識的專業者提供舞台、或讓學生串接起來。就像那年夏天,因為范燕秋老師而認識了歆怡、佩君,和她們拜訪院民,她們總會問候關心院民們生活情形,很多時候聽她們以社會學、社工專業,跟范老師討論如何讓院民的老年得到好的照顧,這些討論不斷讓我反思,樂生院保存運動目標為何。
謝謝您!范老師!記得2005 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