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9 星期六
過去半年間,亞洲及大洋洲地區幾個原本疫情控制極佳的國家,都出現了疫情。這顯示的其實是病毒變種與最初的病毒能力已經不同,同時也暴露出過去用大量人命換來抗體與疫苗的歐美國家現在已經逐漸掌控疫情(但其實相對於台灣而言,仍然相對嚴重),但先前防疫相對成功的國家,反而在過去半年都遭遇到vaccine hesitancy(民眾不願意打疫苗)以及獲取疫苗不易(因本土疫情少,在國際上難以像重災區那般獲得疫苗優先權)的困境。
台灣疫情仍處於高原,如何下降是所有人關心的議題。這週二我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了一篇疫苗的討論,強調疫苗施打固然重要,但其他非藥物措施仍然是同樣重要,尤其在等待群體免疫完成以前,更為重要。甚至,即使有群體免疫到七成,仍然不可大意,比如隨意開放國境、免除隔離等。塞席爾共和國的經驗非常值得借鏡。
今年,不管是新加坡、越南、紐西蘭、台灣,都有遇到本土疫情。在各種非藥物措施(NPI)與疫苗相乘作用中,兩種均不可偏廢。在疫苗方面,我們可以觀察不同疫苗的品質。為什麼英國、以色列分別在AZ疫苗與輝瑞疫苗並搭配NPI的情況下來到黃金交叉,也就是「疫苗覆蓋率增加、疫情就會下降」,但智利與巴西卻會走上「疫苗覆蓋率增加、疫情同步上升」的道路呢?
除了疫苗品質之外,NPI還是非常重要。以下是塞席爾共和國的經驗,根據各國媒體報導所彙整出的分享。
2021/5/25 星期二
最近觀察多家電視台,不論黨派,幾乎都出現程度不一的「疫苗至上論」,彷彿有了疫苗就可以結束疫情、疫苗=解決方案。這樣的想法逐漸變成「常識」,但其實有許多值得再參酌的地方。至少有兩點必須注意:第一,疫苗不是萬靈丹,不論是打何種疫苗,並不是有了疫苗就立刻可以完全不要其他的非藥物性措施。第二,不同種疫苗的有效性有差別,如果打了保護力偏低的疫苗,再加上其他政策措施的過早開放,即使有全國疫苗覆蓋率七成,也同樣會再度面臨疫情爆發、餐廳學校再度關門大吉的困境。
這個月,我特別注意到Seychelles塞席爾共和國這個國家,一個人口不到十萬的國家。國民第一劑covid疫苗覆蓋率超過七成,兩劑都打滿的人超過六成。從五月初到現在,塞席爾再度爆發疫情的新聞可見於BBC、Time、紐約時報、Al-Jazeera等,以及彭博社、cnbc、abc等。報導都環繞著同一個問題:一個疫苗覆蓋率七成的國家,何以5月中確診數急速上升?這個課題對於我們了解疫苗的有效性、疫苗的意義,以及疫苗以外需要重視的事項,應該是有幫助的。
所謂急速上升,是多麼急速呢?
5/13 總共有1012個新確診,聽起來好像不多。但別忘了這個國家的人口不到10萬,比人口有18萬的萬華還小。假設讓我們極為簡化地稍微換算一下規模,如果是一個300萬人的城市,介於台北與新北之間,等於一天有3萬個確診。!3萬個。。。(喝口茶壓壓驚)。。。。我想大家應該無法接受這種數字。(如果再乘以230,等於全國那一天有23萬人確診。)(上述試算只是方便大家想像相對規模,實際上當然無法用這種簡化的成正比方式去估算)
Time雜誌在5月11日稱呼塞席爾共和國為the World’s Most Vaccinated Nation「世上疫苗打最多的國家」,並在報導中質疑:為什麼還會有確診飆升的情形?紐約時報比較不客氣(是指英文版,中文版並不相同),直接在副標上寫Seychelles has seen a surge in coronavirus cases even though much of its population was inoculated with China’s Sinopharm vaccine.,也就是有意無意地間接在標題把問題怪罪給中國的北京國藥疫苗,強調該國多數人施打的疫苗是中國的國耀疫苗。
其實這種下標其是問題的。首先,打了兩劑疫苗的人群中,57%打的是國藥疫苗,43%打的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也就是AZ疫苗。我們只知道在新的確診者當中,1/3 感染者都是已經打過完整兩次疫苗者。但並沒有資料說明,究竟打過疫苗但還是確診的人當中,究竟多少是打了AZ,多少是打了中國疫苗。
不過,紐時還是提到,「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澳洲墨爾本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的兒科醫生Kim Mulholland說,他參加過許多疫苗臨床試驗的監管,包括新冠病毒疫苗的臨床試驗,他認為如果看塞席爾共和國的初步報告,來自中國的國藥疫苗的有效率為50%,而不是國藥集團宣稱的78.1%。
如果比較一下以色列以及英國,以色列主打Pfizer,英國主打AZ(但也開放Moderna還有Pfizer),會發現前者目前確診數已經降到二位數,而英國5/13確診數2656, 7天平均2297,從一月高峰首週平均每日6萬多確診降到今日2千左右。
事實上,就連中國時報都引用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透過考量各國的NPI(非藥物性介入)表明「透過第四期疫苗效益評估方法分析,發現在智利每增加1%的科興疫苗施打,不但無助降低疫情發生,還可能會增加3%的新冠肺炎個案。」
這聽起來非常反直覺,但值得警惕。從各種報告與報導來看,科興疫苗對於幫助死亡率應該有相當成效,但就幫助確診數下降來說,似乎很有限。人口1895萬的智利主打科興疫苗,到5/26 打過第一劑的人也有1730萬人了、打滿兩劑者只有730萬人,但很可能是因為政策上又太早降低警戒,導致5/13日確診數依舊高達6千多人,一週平均5千多。
足以見得,會影響疫情擴散的因素很多,不是只有疫苗,還包括各種非藥物性介入措施。再回到塞席爾共和國,該國於三月開始逐漸解封,學校跟餐廳陸續開放,3月25日開始大開國境,而且對旅客不進行任何隔離。即使六、七成的民眾已經施打了疫苗,但還是不敵病毒的散播。
AZ疫苗目前初步的研究看起來對印度變種是相對有效的,但是與其他所有疫苗類似,都對南非變種相對保護力低。Pfizer與Moderna兩者原理類似,對各種變種都相對更有效,但是依舊對南非變種保護力較低。不管最後我們獲得哪種疫苗,包含國產疫苗,我們還是會需要各種非藥物的措施。
影響疫情的因素眾多,入境檢疫、群體免疫程度的評估、不同種疫苗的有效性都很重要,口罩、社交距離、減少流動、分流分艙等等因素的重要性,當然也不在話下。
總之,並不是只要有疫苗,就可以終局之戰了。疫苗一定是需要的,但疫苗真的不是萬靈丹。如果大家能有這種覺悟,屆時才能忍受這場馬拉松的延長賽:許多非藥物性措施,即使等到全國六、七成人口都施打疫苗了,也很有可能還是要繼續。
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