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涵多路 Posts

2020-08-29

當猩猩大軍硬闖製藥公司,釋放實驗室中的同類;當凱撒站在舊金山電車車頂,率軍駛向金門大橋,這幾幕帥得我激動萬分。我突然明白自己並非沒有英雄夢,只是我嚮往的英雄路不是人類走的,是受壓迫之物種反撲萬惡人類的征途。

2020-08-22
2020-08-08

台灣多處曾有過水路時代;但玻璃纖維強化塑膠引入後,木製漁船大量汰換成「塑膠船」。帶著這樣的遺憾與對傳統船的盼望,蘭陽博物館開館10年後,我才知道常設展中有幾艘傳統小船,實在激動地瞠目結舌難以自已。

2020-08-08
2020-08-04

1930s巴達維亞,殖民者用罐頭凸顯自己與土著不同;美國流行冰箱後罐頭退流行,二戰退役士兵卻又帶回spam罐頭;80s青葉滷肉飯,見證了雙薪家庭的童年。

2020-08-03

讓我們專注於蛞蝓君吧。牠發現自己被放在一塊垂直的玻璃板表面,一道光從水平方向打在牠身上,蛞蝓君體內發生了光解作用,接著神經肌肉興奮了,牠開始向光爬行。

2020-08-01

紅燈就紅燈還要文字說明?這樣的燈號到底協助了用路人什麼,或幫助了管理者什麼?

2020-07-23

正如瓦特不是蒸汽機之父,或說史蒂芬生不是火車之父;其實愛迪生也不是燈泡界的國父,而是音響界的國父。

2020-07-11

某日當我打開垃圾信列表時,我發現有本期刊的邀稿信,負責編輯的署名是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

2020-07-09

閱讀女性主義科學哲學家哈若薇(Donna Haraway)的賽伯格,我想到的,是手中握著機器鼠的宅女。

2020-07-09

正所謂披上棉被不是為了拯救世界,而是為了放空耍廢。不論是破棉被或破抱枕,他們都具有某種能動性。

2020-07-09

不知道是否有一天,STS年會也能有個屬於年輕世代的「渴望學圈」或「Whatever 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