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論文如潮水,來往沖刷總無情

 

話說大亂鬥的論文上個月被某高引用指數期刊退稿了,六大門派光明頂大會的召集人雲淡風輕地說,那就投其他(一樣高引用指數但是沒有之前那個那麼高)的期刊吧!眾人彷彿從沒這事一樣,只準備開會討論,繼續去搶數字有好多個零的國家級研究經費。我雖好奇,但也不好意思多話。總之姓名已經掛在文章上面了,就看召集人如何翻雲覆雨,把文章弄上另一本期刊。橫豎總是沾光掠美,哪輪得我這小小東亞唱戲的插花仔計較嫌棄呢?

那幾天剛好碰上本地學界大腕,閒談中聊起此事,我說這篇文章趁著大疫流行,原本以為有點賣點,頗有機會,沒想到居然也是獲得個清爽拒絕的結果。大腕聽罷,搖搖頭說:這疫情變化萬千,不一時就有新話題,去年熱火般的主題,今年就不見得有那麼多人感興趣了。他繼續說,學術界也談潮流的,那些國科會(National Science Council)最愛的Nature, Science, Cell(也可以簡稱NSC期刊)哪個不是引領風氣之先?石墨烯熱起來的時候就一篇篇地出版,像是人類所有碰到的科技問題都有了解答;去年九省通衢起大疫,搞成了全球公衛危機,只要是沾上邊的文章,只要發得夠快,就有機會上國際版圖。

「賢弟啊,壞就壞在你們出得晚了。」大腕總結道。

「出得晚了?」我不解。

大腕有點不耐煩:「當然是晚了。這文章若早個一年出來,還怕沒有個NEJM嗎?」

「嘿嘿,可那時沒啥觀察資料可寫啊。」我輕輕搖頭,但不免想想若早個一年出版,還真有機會。去年(2020)二月,咱蕞爾小島某醫院不是才弄篇「給編者的信」,把台灣一個得了肺炎的患者病史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上刊了出來?那篇現在回頭看,最大的特殊性就在於投稿時間。

學界道理,正如火雲邪神的名言:「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我以前聽聞某位前輩,每當該領域的領頭羊期刊一出來,就發動所有徒子徒孫仔細閱讀,找些東西可以回應或者挑些錯誤可以指正,就開始連夜投個「給編者的信」。因為醫學院規則中,原著論文乘以3,給編者的信乘以2,個案報告乘以1,但寫篇原著論文耗時花錢,費盡心血;投個案報告也需要機運湊巧,碰上個奇特罕見的案子。只有寫「給編者的信」本小利多,雖不能靠這種短文當代表作,但是衝高點數,換點論文獎勵金總是可能的。

話說NEJM 2019年的影響因子有74.699。以此來換算,這篇給編者的信的主作者研究表現指數(RPI)就有74.699乘以2乘以5,等於746.99啊!單這一篇的分數就超越了好幾個醫學院升等教授的潛標準了,哪怕換不得許多銀子或者面子?

大腕看我愣了一下,不知道我心底瞬間這些胡思亂想,也就拍拍我的背先離開了。看著大腕的背影,我想到上次碰見宮老爺子,他無心的一句話「人活這一世,能耐還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不知為何,此時我忽然想起來這事,不禁有點悵然。想起宮老爺子,就難免也想起宮二小姐。當年話別,她說武學境界,乃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如今我攬鏡自照,我見著了誰呢?

石牌梁朝偉

High Impact PhD Memes on Twitter: "#PhD #phdlife #phdmemes #phdchat #phdforum #AcademicTwitter #AcademicChatter #academia #research # impactfactor… "

涵多路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