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羅素克洛來邀稿

Last updated on 2020-07-21

因為發生過好朋友的信件因為被當成垃圾信因而石沉大海的慘劇,我於是每天都會檢查一下學校信箱的垃圾信件,確認一下這些信件的確不值一顧。不過某日當我打開垃圾信列表時,我發現有本期刊的邀稿信,負責編輯的署名是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
是那個《神鬼戰士》、《美麗境界》的羅素克洛嗎?我盯著這名字想。不會吧,他怎麼會去擔任期刊編輯,尤其是這聽起來就是個本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的信件?

掠奪性期刊是近年來學術界癌症般的存在,但難以給出一個清楚且有共識的定義。比較常見的說法是,掠奪性期刊通常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簡稱OA)格式的名義,向作者收取高額的期刊處理費,但是並沒有進行論文的嚴格審查,因而也無法保證其品質。對於不擇手段,急著取得出版成果的學者來說,能夠花錢就出版,的確有著一定程度的誘惑力;但在求真務實的科學理想下,這種拿錢就登的雜誌顯然有散布錯誤知識的可能,而錯誤知識則會導致個人或集體的損失與傷害。這道理跟新聞報導參雜或者充斥假事實所可能帶來的危害是類似的,因此這種期刊近年興起又快速增生,成為科學界內一個非常頭大的問題。

福音戰士快穿上全副軍裝!羅素克洛《神鬼戰士》盔甲成青年事工利器 ...

用癌症描述這種掠奪性期刊並不只是比喻,也是個實質性的指稱──癌症雖然常常被簡單地定義成細胞的異常增生,但是細胞要長成怎樣才能叫做「異常」,往往要經過行內人的反覆切磋、形成共識,而不是訴諸一個不證自明的標準。同樣的,掠奪性期刊的定義往往也是學術中人在反覆爭辯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識。但這個共識形成往往意味著區分正常與異常(或者是正派期刊與掠奪期刊)的界線並不總是清楚的。2019年Nature的一篇文章無奈地指出,就算是列名於出版倫理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的會員,或者是被納入了科學網(Web of Science)或是開放取用期刊名錄(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都不足以保證品質」,因為掠奪性期刊還是會找出辦法滲透到這些系統與指標裡面去。讀者不禁要想:那甚麼可以保證品質呢?
或許回到學術界如何看待論文品質的根本依據,也就是同儕審查的制度。期刊是否屬於OA並不是重點,期刊出版社是否確認期刊編輯群依照學術規矩地尋求合格的審查人員,而對投稿提出真誠且深入的批評才是。但是實際上這個過程又常常被黑盒子化,因此近年來有些期刊開始嘗試開放性同儕審查,也就是讓論文修改內容、審查意見、作者回應都呈現在出版平台,這可以看成是打開審稿過程黑盒子、讓知識生產過程透明化的嘗試。
回到羅素克洛,也許具有美麗境界的神鬼戰士真的改行去當期刊編輯了,也許只是個同名同姓的傢伙,或者根本是個胡亂編出的名字。這些我都無從得知。如果依照開放性同儕檢查的精神,那我該回信說:羅素你好,我是石牌梁朝偉,這樣寫信迂迴多沒意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找個機會見面聊吧。

石牌梁朝偉

涵多路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