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的行動化讓人們掛在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之上,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求新、求快、求答案解方。當科學知識還在反覆攻詰、牛步建立之際,要求即時更新、快速反應、直擊人心的社群平台,已成為了假訊息大流行的溫床。
作者: NJ
潛艦由於需要將所有人類生活所需加上戰鬥系統裝進很小的體積內,還要讓她能耐水壓至少三十倍大氣壓之多,並且能靈活運動,與太空船的耐壓一大氣壓相比,在科技的複雜度與施工的難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兩者都可說是人類科技文明的最高結晶。
有些黑暗餐廳會在等候時間,讓顧客玩戴眼罩拼積木的遊戲,來適應沒有視覺時的活動。有些餐廳由聽障服務生教顧客手語,有些則只是提供酒類給顧客。等用餐時間到,顧客便起身排成一排,每個人把右手搭在前一個人的右肩上,最前面由一位盲人服務生帶路,齊步走通過兩道布簾阻隔的通道,進入全黑的世界。
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病人就越來越願意坐在遠處。也越來越多病人戴著面罩來看診。直到最近,一位憂鬱的病人走進診間,看到醫生誇張的防護面罩而噗哧大笑,這使人突然了解,這些裝備或許讓人變的很不自然,但也不盡然隔開了醫病之間的距離,畢竟在疫情的不安裡,醫病之間是有某種共感與相互支持的力量的。
說到細菌研究,眾人習以為常歌功頌德的是男性。巴斯德大家耳熟能詳,然而說到細菌的培養,也就是現代微生物學真的可以開始系統性研究、辨認各種致命致病細菌的濫觴,巴斯德通常還要退位給Koch。然而,在Koch背後,真正使現代培養基介質得以可能的,是安潔莉納范妮黑塞,這位將爪哇廚藝知識帶入實驗室世界的微生物學家。
遠距教學或視訊會議讓亂七八糟的家裡見光死,亂入的情景不再只是小孩進入老媽老爸的全球重要訪談中,也有家庭裡其他成員為節電而衣著較少的走動圖,或是模範生房間裡凌亂未完成的天才構思等等。即使現在視訊都有虛擬背景,但主講者背後的真實走動者卻不會消失。到底該怎麼讓他們消失呢?方法其實很簡單。
這疫情變化萬千,不一時就有新話題,去年熱火般的主題,今年就不見得有那麼多人感興趣了。許多單位最愛Nature, Science, Cell。石墨烯熱起來的時候就一篇篇地出版,像是人類所有碰到的科技問題都有了解答。
「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是否會影響當事人的活動與社會參與,與所處的社會組織或物質環境有密切關係。比方一般都認為失去視覺會影響其社會參與和生產活動,不過在沒有光線的地方,比方在黑暗餐廳中,明盲的行動能力就翻轉了過來。「聾」也是如此,如果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會手語,或者噪音很大的地方,聽覺損傷的影響就幾乎不存在。因此,身心障礙才有可能透過「合理調整」來降低或消除。
據說,鬼滅之刃是一部很「精神分析」的動漫。為什麼呢?又,鬼滅的劇情,如何從科技與社會的角度去分析?
日輪刀,會變顏色,但用劍會改人的姿勢,以找到該砍的角度使攻擊力最佳化。人劍合一互相影響,這很ANT吧。人與劍彼此受到彼此影響而構成更大的一個網絡。血鬼術則是製造幻境,但有時具有真實殺傷力的幻境。可以說是一種社會建構論。
對鬼滅裡的的「物體系」有蠻多想像,除了不同的劍和使用者之間的連結(像是另一種親情牽絆),鬼透過生前的想念和慾望留下來的「物件」武器,還有愈史郎以及箭頭鬼用符咒「延伸視覺」和「改變邊界」的物件操作,這些物的效果,讓鬼殺劍士也可以得到鬼的「超人」能力。於是物可以改變人,讓劍士變成「超越人」的「非人/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