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裡除了學習當人類學家,也要學習當歷史學家;透過「法庭裡的科技爭議」課程,我們看到現代法庭內外的田野現場。
科技。人文。涵 多 路 Posts
據說,鬼滅之刃是一部很「精神分析」的動漫。為什麼呢?又,鬼滅的劇情,如何從科技與社會的角度去分析?
日輪刀,會變顏色,但用劍會改人的姿勢,以找到該砍的角度使攻擊力最佳化。人劍合一互相影響,這很ANT吧。人與劍彼此受到彼此影響而構成更大的一個網絡。血鬼術則是製造幻境,但有時具有真實殺傷力的幻境。可以說是一種社會建構論。
對鬼滅裡的的「物體系」有蠻多想像,除了不同的劍和使用者之間的連結(像是另一種親情牽絆),鬼透過生前的想念和慾望留下來的「物件」武器,還有愈史郎以及箭頭鬼用符咒「延伸視覺」和「改變邊界」的物件操作,這些物的效果,讓鬼殺劍士也可以得到鬼的「超人」能力。於是物可以改變人,讓劍士變成「超越人」的「非人/鬼」。
投身科普的科學家偉大嗎?科普這一門老字號事業,除了令我們帶著「歷史距離感」地崇敬,間或因為其菁英色彩而抱持疑慮,還剩下甚麼?當我們釐清批評之聲的來源與指向,或會發現,其實它並未過時,只是成為「科學與公眾溝通」之繽紛地景中的一個點,依然值得擁有發光的空間。
原住民科學是什麼?如何思考原住民科學的原則?從科學教育的角度來說,已經從既有體制下發展與原住民知識「對話」的空間。但是我們會發現,三個「族群科學」實驗教學方向的路徑,都是以「課堂模式」來操作,在課堂形式下最容易被忽略的結構性問題—權力政治的框架—也就是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