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涵多路 Posts

2021-01-17

原住民科學是什麼?如何思考原住民科學的原則?從科學教育的角度來說,已經從既有體制下發展與原住民知識「對話」的空間。但是我們會發現,三個「族群科學」實驗教學方向的路徑,都是以「課堂模式」來操作,在課堂形式下最容易被忽略的結構性問題—權力政治的框架—也就是最大的問題。

2021-01-09

原本是想抑制燈絲的燒毀,但燈絲依然很任性地照燒不誤,只是奇蹟發生了,導線上有時竟然會有電流產生?這個從燈泡來的奇蹟,改變了現代電學的應用方式!

2021-01-03

科學普及並非已成歷史的舊朝代,遍布許多領域,在新興媒體的內容中亦屬活躍。「科學普及」和「公眾理解科學」有何不同?我們能從「科普被納入歷史敘述的方式」學到甚麼?

2020-12-26

在香港所認識的媽媽,沒有一個不依賴配方奶粉。在這個凡事講求績效和表現的城市,照顧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在這裏,羊膜穿刺篩檢發現可能懷上唐寶寶的年輕父母,九成以上都決定不留下他們的孩子。而膠囊奶粉,其實是雀巢公司在咖啡市場出現危機後,為了另開市場而在2011年催生出的無菌奶粉,名字就叫做BabyNes。

2020-12-19

大眾化、理解、覺察、參與、支持,所以搞到最後,各類科普活動的熱心倡議者,會不會就是三類人:(1)天真熱情的科學家傳教士急於把自認為的好東西分享給大家、(2)高高在上的知識份子與官僚迫切地想來扮演救世主拯救眾生、(3)貪得無厭的科技研究者汲汲營營地爭取經費支持他們研究需要的昂貴儀器設備?

2020-12-12

如果,大家真的能接受閱讀文獻能力這樣的基本門檻的話,那麼我們是否有可能改革目前歷史系所的史學英文課程呢?你覺得有機會嗎?假設,史學英文的課程是三學分,除了每週上一次課之外,課還可以怎麼上呢?

2020-12-06

憑著同樣的問答形式與移動的身體,或說「一百人的身體民調法」,這是一齣讓不一定有共識,卻能共存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人們,共同合作演出的邊界物劇場。

2020-11-30
2020-11-30

看著這張塵封已久終於出土的1933呂鐵州膠彩作品台灣鹿圖,你可以辨認出多少植物?

2020-11-15

「曼玉啊,台灣可以算是現在全球少數沒有被疫情影響太多的地方,我們沒啥影響吧我猜。是要當別人家的對照組是嗎?」
「Tony,反正就是增加多一點不同國家的代表啊,而且你怎麼知道台灣一定沒有影響呢?總是要有實證精神調查一下吧。

2020-11-08

電之於其他力學,似乎就不是那麼直覺與容易被理解。他總是那麼難以觀察也難以再現,唯一確定的是:被電到的感覺絕不是愉悅的!

2020-10-31

和李維史陀討厭旅行、痛恨探險家一樣,我不喜歡「以OO為例」的副標題,但我們都還是破了例。他為了做研究,我則是侯孝賢的電影還看得不夠多,只能以他1987年的作品《尼羅河女兒》為例,談談在片中不經意現身但饒富趣味的技術物

2020-10-24

我們怎樣認識蛞蝓?我們對蛞蝓的「認識」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那就叫做「知識」嗎?我們怎樣知道我們對蛞蝓爬行的知識是正當的?在哲學裡,這些是「認識論」的問題。這是人類的事,蛞蝓不參與討論。

2020-10-17

在文化人類學的課堂上,我時常要求學生重寫卵子精子的故事,通常是在讀了Emily Martin的〈科學如何建構了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 〉之後。我要求他們發明其他種敘述精卵相遇的方式,或是另類的月經故事。

2020-10-11
2020-10-02

直到今日,一般印刷都是用四色(CMYK)去混,調出要的顏色。但當你遇到了美麗的插畫作品當封面,實在不忍卒睹調色調不準。哪怕藍多一點、紅多一點,整個fu就會走鐘。為了留住美麗,最準確的辦法是選擇特殊色。直接給印刷廠色票號碼。但,特殊色比較貴,所以…

2020-09-26

人類歷史中不少社會群體根本沒有市場交換,經濟活動是根據截然不同的模式與原則在運作,社會成員的思維中也不存在傳統經濟學者所謂的經濟理性思考。他們認為即使在現代的市場經濟社會中,理性經濟人(homo economicus)只是創造出來的虛構人物,因為人在市場交易中通常不會只考慮經濟效用與價格成本,還會考量一些有的沒有的,例如和對方的有沒有交情、產品生產過程是不是不道德。

2020-09-19

「以北方之林業,代用於南方,似不可能。北方之林業,係單純林式之經營,而南方之林業,適得其反」我們該採用何種史觀,方能彰顯戰後臺灣森林史與環境史的複雜與波折,而不是逕自地以獨佔、掠奪、貪污、開發對上保育等詞彙來一以貫之?洪廣冀老師提醒我們要用更在地環境史的眼光,來看待南方。

2020-09-13

船是人類在海上交通的載具,考量安全首要就是要保有浮力,也就是浮力大於船的總重量。但在船舶實際航行及運作上,有各式各樣的需求影響細部設計,進而影響船在海上的操縱及實際動作。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日,船舶海上安全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議題。在海上如何保命?山海姬教你:首先把貨物綁好,門關好!

2020-09-05

當我們會說某人雖非某主題的專家,但有很好的素養時,我們的意思究竟是什麼?當一個人在領域知識、專業技能上,都不是同儕中的頂尖,光是一些基本知識、初中階的能力,以及很好很正確的態度,這樣就能說此人在該領域素養很好嗎?